泾川县“靶向攻坚”健康扶贫除“病根”

近年来,泾川县把健康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关键一环,紧盯农村贫困人口医疗兜底保障,不断创新思路举措,完善工作机制,扎实推进健康扶贫先锋行动,最大限度地解决因病致贫返贫问题,确保脱贫攻坚不落一户一人。一是扣好全员参与“责任链”。成立健康扶贫专责工作组,研究制定《泾川县脱贫攻坚医疗保障工作方案》《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救助制度的意见》《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助工作方案》等制度文件,为推进健康扶贫提供政策支持。统筹市县乡村四级医疗卫生人员680多人,组建贫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队,逐户逐人开展摸底调查,精准确定健康扶贫对象,分类制定帮扶措施,建立健全贫困人口“一人一策”健康帮扶管理卡,实行清单式动态化管理。严格落实分片包干责任制,创新乡医、村医、包村干部、计生专干+贫困户“4+1”工作模式,定期上门为贫困群众提供诊疗、康复指导、健康教育等服务。将健康扶贫纳入脱贫攻坚目标责任体系,实行专人负责、挂号督办、跟踪问效,倒逼各项工作责任有效落实。二是下好分类救治“先手棋”。认真落实健康扶贫“三个一批”行动计划,合理确定定点医院、诊疗方案、付费标准,强化医疗质量管理和责任落实,对患有省上规定50种大病的农村贫困人口进行集中救治。对患有慢性病的农村贫困人口,按照病情、病因分类标识,制定健康管理方案,实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,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落实健康管理,对因病致贫家庭其他未患病成员,由家庭医生进行常态化预防管理,防止二次返贫。目前,集中救治大病患者629人,管理慢性病患者1059人,常见病、多发病患者1767人,贫困户家庭医生签约实现全覆盖。大力推行“先诊疗、后付费”和“一站式”结报服务,17个公立医院机构全部实行贫困人口住院免缴押金,患者出院直接办理基本医保、大病保险、医疗救助报销结算,全方位方便群众就医。三是打好帮扶救助“组合拳”。建立重大疾病救治联席会议制度,落实参合补助政策,为特困供养人员、城乡低保、计生两户、重点优抚对象等困难群众代缴参合费,全县贫困人口参合率达100%。全面落实新农合优惠政策,取消补偿封顶线,贫困人口新农合报销比例提高5%,大病保险起付线由3000元降至2000元,贫困人口在县内定点医院就诊(50种大病范围内)费用,个人支付最高不超过3000元。提高民政救助水平,特困供养人员、城乡低保对象不设起付线,医疗救助比例分别提高到100%和70%,医疗保险报销后自付费用年累计超过3000元以上部分,全部通过医疗救助兜底解决,有效减轻了贫困人口就医负担。四是织密预防宣传“服务网”。坚持“管理机构下基层,疾控机构进医院,健康教育进家庭”的工作思路,扎实开展健康促进模式改革,调整充实综合治理体系,建立健全健康监测、重大项目健康影响审查等机制。大力发展全民健身、健康养老、休闲养生等健康产业,健全乡村两级公共卫生服务网络,全县乡镇卫生院均设立公共卫生科,配备专职人员,实施居民健康档案建立、健康教育、老年人保健服务、免疫规划、传染病规范管理等9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,对所有贫困人口全部实行免费体检。至目前,全县建成村级体育健身工程215个,建立居民健康档案27.5万份,管理重点人群8.7万人,贫困人口健康管理实现全覆盖。强化健康扶贫宣传教育,制作宣传栏325面、宣传标语296条,发放宣传手册3万份,举办培训班3期650人(次),开展政策宣传1.3万人(次),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,促进群众健康素养持续提升。五是强化多元保障“聚合力”。坚持政策、项目、资金、人才向贫困乡村倾斜,积极改善乡村公共卫生条件,先后投资1.9亿元,实施县医院整体搬迁项目,新建改建乡镇卫生院12个,村卫生所134个,形成了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。新增医疗设备976台,为乡镇卫生院配备120急救车15辆,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明显改善,基本实现了“小病不出村、常见病不出乡、大病不出县”。加强人才队伍建设,通过签约引进、转岗培训等多种渠道,充实卫生专业人才38名,乡镇卫生院全科医师平均达2人以上。制定《泾川县解决乡村医生养老问题实施办法》,县财政每年列支226万元,专门用于落实乡村医生养老待遇。推进分级诊疗工作,全面实行差别化报销政策,调整增加县乡两级医疗机构分级诊疗病种,合理均衡配置医疗资源,有效缓解供需矛盾,方便了群众就医。

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